四川省人民政府     眉山市委市政府   
当前位置: 首页>>党务之窗>>党史(地方志)工作 >>最新动态>>正文
最新动态

中国共产党丹棱县历史(第六章)(第五节)

2018-02-07 15:03
党史办  文章来源:

第五节  “文革”中的经济建设

十年“文革”期间,在“踢开党委闹革命”和“打倒一切”的狂潮中,无政府主义思潮泛滥,丹棱县党的组织和国家政权被削弱,工农业生产秩序被打乱,经济建设遭到严重破坏。全县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干部、群众,一方面不得不贯彻执行“文化大革命”的错误决定,自觉和不自觉地投入到这场内乱中去;一方面随着运动的发展,在逐步认识到“文革”的错误及其危害后,又通过各种方式,竭力排除“左”的思潮干扰,顶着“唯生产力”的帽子,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中央“抓革命,促生产,促工作,促战备”的指示,深入持久地开展“农业学大寨,工业学大庆”,使“文革”给全县工农业生产造成的破坏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。因此,丹棱的经济建设,在十年“文革”中仍然取得了较好成绩。

十年间,全县在农业方面共投入资金309.64万元,大搞以水利为主的农田基本建设,先后新建和扩建水库40座,塘45口,使全县蓄水量和灌溉面积比1965年分别增加2240万立方和3.4万亩,从而大大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,增强了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,为全县粮食生产和农业经济的持续增长奠定了坚实基础。1976年,全县农业产值达到3221万元,比1965年增长73.3%;粮食产量达到5713.5万公斤,比1965年增长60%;油菜籽产量达到19274担,比1965年增长196.1%;茶叶产量达到1108担,比1965年增长58.5%;蚕茧产量达到594担,比1965年增长47.4%;生猪存栏100238头,比1965年增长104.3%。

在工业方面,全县共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9.28万元,通过引进电力,先后建成了丹棱县农机厂、水泥厂、机砖厂、水泥制品厂、粮油加工厂等一批地方小型工业企业,主要生产打米机、打谷机、农用水泵、简易机床、铁制农具、水泥等为农业生产服务的产品,初步奠定了丹棱的工业基础。1976年,全县有工业企业51个,完成产值613万元,比1965年分别增加24个和增长了125.4%。

在科研方面,自1967年始,县农资、农业和农机部门的科技人员,经过潜心研究和反复试验,先后研制出“庆丰霉素”、柴油机配套水泵引射装置(即无底阀抽水引射装置),并在杂交玉米、杂交水稻、优质柑桔的试种和大面积推广方面获得成功,为全县农业经济的发展和单位面积产量的提高做出了重大贡献。其中,无底阀引射装置在1978年3月的全国科学大会上荣获科技成果三等奖,被列为全国六十个推广项目之一。该项目的主研人员、县农机厂技术员姜志学因此被推选为全国科学大会代表,赴京出席了全国科学大会。

当然,上述这一切并非“文化大革命”的成果。如果没有“文化大革命”,丹棱县经济建设的成就决不会仅此而已。

十年“文革”期间,丹棱的经济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,但由于农业以粮为纲,大批单干,“割资本主义尾巴”,限制发展家庭副业;工业缺乏科学管理,成本高,效益低;商业萧条,商品奇缺,一切日常生活品几乎都要凭票供应;致使城乡人民收入增长缓慢,物质生活长期得不到应有改善,财政入不敷出,除1968年外年年赤字。历史证明,“文化大革命”绝不是任何意义上的革命和社会进步,而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,被林彪、江青反革命集团利用,给党、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。其教训极其深刻,值得认真汲取。

上一条:中国共产党丹棱县历史(第七章)(第一节) 下一条:中国共产党丹棱县历史(第六章)(第四节)

关闭